【序曲】
魯迅曾經(jīng)說過:“何為悲劇,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北瘎∈且粋€亙古的話題,如何將悲劇寫好,是一門學問。而余華則將個人與命運聯(lián)系,才成就了當代文學作品的典范。
【一】
《活著》采用雙線并行的寫作手法,主線為‘我’下鄉(xiāng)收集民歌,支線則講述了富貴的一生。
富貴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于敗壞家業(yè),淪落到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zhàn)爭、內(nèi)戰(zhàn)、饑荒、大躍進、文革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chǎn)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于孑然一身與一只老牛相依。
【二】
最令人感動的是富貴經(jīng)歷生活的苦難后,仍然積極面對生活。當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去世后,他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仍然積極面對生活。
富貴與命運之間就像摯友,他們互相仇視,互相感激,但是誰也不能獨立存在。他們活著時一同感受世間的美好,死去時又一同化為塵埃和泥土。
而如何與命運平靜地交往,則又是一門學問。
【三】
正如作者余華在序中寫道,“活著”在中國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生活中我們定會經(jīng)歷不同程度的磨難,而承受磨難并將磨難轉(zhuǎn)化為成長助力的過程,便是我們成長的過程。
【四】
在回味書籍的同時,我百感交集。這其中有對時代命運的不甘,有對富貴親人逝去的惋惜,但更多還是對生命韌性的不可思議。富貴的生命就像是一根纖細的頭發(fā)絲,而苦難有千鈞之重,懸吊在富貴生命這條線上。
【尾聲】
《活著》就像一首歷經(jīng)滄桑的詩歌,它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敘述著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活著的艱辛與希望。讓我們體會到即使是再卑微的生命,也可以頑強樂觀地活著,讓我們懂得,人性的光輝可以驅(qū)散苦難籠罩下的黑暗,讓我們明白活著的意義。
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