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參考 三下第一單元習作課

2020-02-07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nèi)容  年級 / 4805 0 0

【情境任務】



自然界中的植物種類繁多,每一種植物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姿態(tài)。春去秋來、花開花落,無論是高大的喬木,還是低矮的小草,都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著變化。因此,只有長期進行觀察,才能了解它們的特點,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對之前所觀察到的信息有所遺忘。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學習運用記錄卡記錄自己觀察到的植物,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一篇介紹植物的習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開始學習本單元的習作吧!


【學習要點】


1.細心觀察所寫的植物,并做好觀察記錄。


2.借助記錄卡安排好寫作的順序,寫清楚植物的特點。


3.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植物朋友,注意表達自己的感受。


【課前準備】


1.觀察設計記錄卡。


2.圍繞所寫的植物,搜集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積累好詞佳句。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板塊一:古詩誦讀


1.誦讀積累的描寫植物的古詩。


2.多姿多彩的植物往往是詩人筆下生動的風景,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名作。誦讀古詩,思考:這幾首詩描寫的植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平時你是否留心觀察過周圍的植物?試著用積累的詩句或詞語來概括其特點。


4.出示習作要求:向他人介紹自己熟悉的一種植物。(板書課題:我的植物朋友)


【設計意圖: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由誦讀描寫植物的古詩入手,不僅能啟迪心智、陶冶性情,有益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與文學品味,還能幫助學生借助古詩語言感受不同植物的特點,借此引出習作主題?!?/span>


板塊二:填寫記錄卡


1.回顧例文,學寫記錄卡。


夏日里,一池荷花燦然開放,人們沉浸其中,與荷花融為一體。在《荷花》一文里,經(jīng)過作者的描寫,荷花的清新美麗、婀娜多姿便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人不禁對這一池荷花產(chǎn)生了喜愛、向往之情。讀讀下面的段落,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荷花的。


(1)出示《荷花》片段,學生自讀、批注,然后交流。

5e3b70eab469d.png


問題預設:


①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指導學生閱讀、批注,在閱讀中體會第一句話與后面內(nèi)容的關系,了解作者的表達順序是先進行總體概括,再分別介紹荷葉、荷花。


②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指導學生找出“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通過想象畫面領悟修辭手法的作用。


③作者觀察的重點。


作者重點觀察了荷花,依次描寫了“花瓣兒、小蓮蓬、花骨朵兒”的樣子,并運用“冒出來、露出、飽脹、破裂”等詞語,展示了一池荷花的不同長勢。


(2)結(jié)合例文,了解植物記錄卡的寫法。


出示《荷花》的植物記錄卡:

5e3b70f9b9cec.png


小結(jié):填寫記錄卡,首先要在記錄卡上粘貼一兩張有代表性的照片或圖片,并注明植物的名稱;然后開始多角度觀察植物,并將觀察到的特點進行分類記錄。


2.按順序觀察自己喜歡的植物,并填寫記錄卡。


(1)你最喜歡身邊的哪些植物?請細細地觀賞,注意觀察植物展現(xiàn)出來的各種姿態(tài)。


(2)根據(jù)課前觀察及搜集資料的情況,試著填寫植物記錄卡。


觀察順序:


①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觀察。


以《荷花》片段為例,讓學生畫出總起句,仔細體會。引導領悟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②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觀察。


以《鳳仙花》片段為例,讓學生畫出表示生長變化的詞語,仔細體會。引導發(fā)現(xiàn)很多植物都經(jīng)歷了生長、發(fā)育、開花、結(jié)果的過程,每個時期都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形態(tài)。


我拿了一個大花盆,填上土,把種子種進去。第三天,鳳仙花就發(fā)芽啦!又過了幾天,鳳仙花就長出了葉子,剛剛長出的葉子是圓圓的,慢慢就變成尖的了。等鳳仙花長到一尺來高的時候,枝頭就長出了花蕾,綠綠的,可愛極了。


③按照季節(jié)順序觀察。


以《我愛菊花》片段為例,讓學生畫出表示季節(jié)的詞語,仔細體會。引導發(fā)現(xiàn)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節(jié)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姿態(tài)。


我家養(yǎng)了許多花,而我最喜歡的要數(shù)那盆菊花。春天,菊花碧綠的葉子不規(guī)則地向四外伸展著,葉子上的露珠晶瑩透亮。秋天,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jié),在燦爛的陽光下,金黃色的花兒一朵接著一朵地綻放了。


(3)出示學生的記錄卡,交流評價,教師針對問題進行指導,給學生時間修改記錄卡。


問題預設:


①觀察角度單一,不能多方面提取、概括植物的特點。


策略:運用提取信息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并通過交流讓學生豐富詞語積累,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全面細致地進行觀察,為介紹植物儲備詞語。


②對植物特點的分類不合理,記錄不條理。


策略:通過分類、排序,讓學生對記錄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眾多特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調(diào)整順序,為有序表達做準備。


③積累不夠豐富,聯(lián)想、想象缺乏畫面感。


策略:通過集體交流、閱讀補充資料等豐富積累;給學生搭建一個言語實踐的支架,啟發(fā)想象。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缺乏基本的觀察能力,觀察事物往往雜亂無章。本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結(jié)合已學課文了解記錄卡大概分為哪幾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記錄什么,然后一步步教學生觀察、記錄自己喜歡的植物,從而幫助學生準確、全面地把握植物的特點,并構思形成初步的寫作框架。】


第二課時


板塊三:借助記錄卡,把植物的樣子寫具體 


1.選擇記錄卡中的一項內(nèi)容重點觀察。


從記錄卡中列舉的內(nèi)容里面選擇重點觀察的一項內(nèi)容,想一想動筆之前還需要注意什么?


2.圍繞特點把重點觀察的內(nèi)容寫具體。


(1)以描寫植物的片段為例,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事物本身的特點,領悟如何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出示片段:


①本單元課文《荷花》的片段。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②三年級上冊課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的片段。


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遍身生著小刺。等楊梅漸漸長熟,刺也漸漸軟了,平了。(摘一顆放進嘴里,舌尖觸到楊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樣細膩而柔軟。)


小結(jié):畫橫線部分是對事物本身的描寫,括號里的內(nèi)容則是作者的認識和感受。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也可以通過舉例子、引用詩句等方式。


(2)運用學到的方法,試著把自己觀察的植物特點說清楚。如果說不清楚,可以再去觀察,尋找新的發(fā)現(xiàn),特別要注意觀察植物的前后變化;還可以查找資料,閱讀描寫這種植物的片段。


3.修改習作片段。


(1)自主修改。


完成習作后,先對照記錄卡,自己檢查修改,以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的優(yōu)點和不足。


(2)同伴交流、修改。


寫完后與同伴交流,特別是與寫同一種植物的同學進行交流,說說對方哪里寫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思考同伴的建議,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3)全班交流、展示。


①發(fā)現(xiàn)典型、共性問題,教師進行重點指導。


②選出優(yōu)秀片段,推薦學生上臺展示。


【設計意圖:將觀察到的特點寫具體,對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本環(huán)節(jié)以描寫植物的片段為例,通過對典型問題的交流和優(yōu)秀習作的展示,指導學生學習如何具體描述植物本身的特點,領悟如何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狀物”的含義,并學會狀物?!?/span>


板塊四:布局謀篇,完成習作


1.遷移運用方法,寫寫植物的其他方面。


運用學到的方法把記錄卡中列舉的其他方面特點寫具體。學生自主寫作,教師巡視,重點指導學生把認識與感受這一部分寫好。


2.添加開頭、結(jié)尾,布局謀篇。


(1)閱讀《荷花》《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等例文,勾畫出幾篇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仔細體會。


(2)嘗試給自己的習作添加開頭和結(jié)尾。


3.推敲語句,錘煉語言。


在小組內(nèi)朗讀自己的習作,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遣詞造句方面的問題。如推敲語句是否通順,標點使用是否準確等。


4.認真謄抄,匯編班級作文集。


【朗讀是發(fā)現(xiàn)語病、培養(yǎng)語感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學生寫出來的習作不是交給老師的一份作業(yè),也不是給老師看過之后就被束之高閣的文字。學生完成習作后,通過朗讀、匯編習作集等,給學生交流、展示的機會,有益于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錘煉語言的熱情,滿足學生被賞識的需要,并進一步增強習作的自信心?!?/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