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應該怎么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2019-09-22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容  年級 / 6834 0 0

作文教學一般每星期兩個課時。不少老師誤解為,一個單元教學結束,學生寫作文了,才用兩節(jié)作文課。這是擠占了作文教學的課時。

一個單元,一般要兩個星期的教學時間。其中就有四節(jié)作文課。前兩節(jié),一節(jié)是作前指導的,一節(jié)是當堂作文的(可以是打草稿式的);后兩節(jié),一節(jié)是作后講評的,一節(jié)是作后修改和謄寫的。學生的作文草稿,老師要在一個星期內批完,只有批完了才能作后講評啊。一個星期內批完,老師講評,學生對自己的作文也有一定的印象,等過了十天半月再去講評,一來往往也不講評了,二來學生和自己的作文的甜蜜期也過了。


這個星期三的作文課上,學生寫好了草稿,下個星期三的作文課上,老師就講評誰寫得好,大家一起來學習,一起來趕超。作文里還有什么共同的問題,揪出一個來,大家一起來修改,一起來練習。注意,只要揪出一個來,每次揪出一個來,解決一個小問題,一個學期下來,那就是看得見的進步。講評好了,下一節(jié)作文課,學生修改、謄寫。這樣教,作文做到了“堂內清”,作文的活兒都在課上完成了,學生就不會怕得要死。學生怕作文,是到了家里,作文還陰魂不散。


學生的作文盡量不要帶到家里去:

這個時代,隨便哪里都能找到范文,學生照著那個作文改一改人物,改一改場景,改一改故事中的道具,學自行車的改為學輪滑,做番茄炒蛋的改為青椒炒蛋……養(yǎng)成了這樣的作文依賴、作文習慣,學生從此就不會寫作文了,因為他完全是當作“作業(yè)”來做的,而不是考慮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觀點和看法。更可氣的,一旦離開了這樣的所謂的范文,他就不知道怎么寫了。范文成了他的離不開的規(guī)章,范文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第二,作文帶回家,學生寫的時候沒有氛圍,沒有緊迫感,作文往往放到最后,晚上熬到10點還沒有完成,不只是學生怕作文,連家長都要怕作文——家長得陪著孩子啊。家長和學生在家里就會形成一個怕作文、埋怨作文的場。班級里當堂完成,大家你追我趕地寫,學生有緊迫感。越是怕的東西越是要迎頭趕上去。教師當堂寫,實在不會的,寫不出來的學生,老師還可以開小灶,可以單獨輔導。


第三,修改、謄寫也不要帶到家里去。修改一旦放到了課后,除非你有本事激活學生主動修改的動力,離開了這個,大部分同學的修改,都是敷衍了事。謄寫呢,可以做個實驗,學生在課上的謄寫和回家的謄寫,字跡有什么不一樣。結果一定不言而喻。學生在課上寫,老師還可以隔幾分鐘提醒學生寫字姿勢和寫字質量,隔幾分鐘表揚一兩個寫字從頭到現(xiàn)在都工整、整潔的??雌饋硎侵`寫了作文,還在練字。再有,認真謄寫的人一定很安靜,一定全神貫注。這個時候,作文里的一些差錯就能發(fā)現(xiàn),就能改過了,因此,謄寫的過程就是又一次修改的過程。這些目的,回家做,一般是沒有的。


很多老師覺得作文寫不寫都差不多,看不出什么效果。那是因為每次的作文都沒有寫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上去。就好比煮水,每次煮到六七十度,不煮了。過了一個單元,那六七十度的水全冷卻了,又煮,煮到六七十度,又不煮了。每次都沒有煮開、煮透,每次都無功而返。


關鍵問題,煮的時間不夠。作文教學,首先要用足時間,然后才是用好時間。時間都沒有用足,就埋怨學生不會寫作文,那不是沒有道理,而是蠻橫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