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女孩:
你好嗎?
此刻執(zhí)筆的我,正坐在 14 歲的書桌前,窗外的梧桐葉沙沙作響,陽光穿過指縫落在信紙上,像極了我們曾共同期待的、閃著光的未來。
記得嗎?去年生日,我用馬克筆在書桌旁的白墻上寫下 “721 復旦大學”。那時的我剛看完《墊底辣妹》,堅信只要像沙耶加那樣拼盡全力,就能讓夢想照進現實。每天清晨背單詞時,陽光會剛好落在 “復旦” 兩個字上,把紙頁上的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映得發(fā)亮?,F在的你,是否正坐在光華樓前的草坪上讀這封信?手中的錄取通知書或許早已泛黃,但我知道,那些在臺燈下刷題的深夜、把咖啡當奶茶喝的日子、對著錯題本掉眼淚又重整旗鼓的清晨,都在通知書的紋路里,釀成了最甜的酒。
書桌上的鞠婧祎和趙露思海報還在嗎?14 歲的我,曾把她們的照片貼在鉛筆盒里,把她們的語錄抄在課本扉頁。鞠婧祎說 “要做就做最好”,于是我會為了數學壓軸題磨破草稿紙,直到解出三種解法;趙露思說 “知足而上進,溫暖而堅定”,所以我學會把抱怨折成紙船,放進書桌抽屜,轉而用鏡頭記錄晚霞的漸變、食堂阿姨多給的半勺糖醋排骨。你看,她們教會我的從來不是盲目追逐,而是把喜歡化作筆下的動力 —— 現在的你,再讀她們的文字,是否也會想起那個在筆記本里寫 “偶像不是太陽,而是讓我成為自己的星星” 的小女孩?
14 歲的我,總被媽媽說 “太敏感”。會因為同學一句玩笑話輾轉難眠,會對著飄落的銀杏葉掉眼淚。但此刻我想對 24 歲的你說:那些細膩的感知曾讓我們讀懂《小王子》里的玫瑰,讓我們在日記本里寫下 “風把云朵揉成棉花糖” 的句子,這不是缺點,而是上天賦予的禮物。只是如今的你,應該學會把這份敏感調成 “靜音模式” 了吧?就像你終于懂得,真正的強大不是從不流淚,而是含著淚繼續(xù)奔跑 —— 當你在復旦大學的課堂上從容發(fā)言,當你在實習單位獨當一面,那些曾讓我蜷縮在被子里的情緒,都長成了支撐你的肋骨。
24 歲的你,或許正站在人生的新岔路口。請一定記得,永遠不要活成媽媽的復刻版 —— 她的溫柔不該成為被生活揉皺的紙;也別學爸爸的固執(zhí),要知道,適時的低頭不是妥協(xié),而是讓陽光照進心窗的智慧。你要成為怎樣的人呢?我想,是像鞠婧祎那樣目標明確,像趙露思那樣溫暖堅定,更要像此刻握筆的自己一樣,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比如周末去武康路看一場展覽,在衡山路的咖啡館寫小說,或者攢錢帶爸媽去看一次極光 —— 你看,我們早已不是只會在墻上寫愿望的小孩,而是懂得把期待拆成車票、機票、電影票的大人了。
信紙快寫滿了,窗外的夕陽把 “721” 三個字染成金色。忽然想起今早背書時,一只蝴蝶停在單詞書上,翅膀上的花紋像極了復旦?;盏男螤?。原來所謂未來,從來不是某個遙遠的終點,而是無數個此刻的疊加。14 歲的我正在為數學題發(fā)愁,24 歲的你或許在為工作項目焦慮,但沒關系啊 —— 我們始終是同一個人,是那個會把 “我做不到” 改成 “我試試看” 的女孩,是那個堅信 “星光不負趕路人” 的女孩。
紙短情長,愿你在上海的梧桐樹下,繼續(xù)追光,成為光。
十年前的你
2025 年 5 月 20 日
(指導教師:王毓芬)
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