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試中心趙靜宇在《從寫作要求和評分標準看高考作文的癥結》一文中指出:“高考作文的第一步是審題立意,選擇合適的角度,然后才是謀篇布局,下筆寫作。一道高考作文試題,既要對寫作角度有一定的限定性,讓考生無法套作、宿構,確??疾榈氖强忌毩⑺伎肌ⅹ毩懽鞯哪芰?,又要有一定的開放性,不能限制考生的思維,不能拘囿于考生的想象,避免千人一面。高考作文要求的變化,反映的是命題人對作文限定性,即對評價考生審題立意標準的思考?!睆倪@里可以看出,高考作文題既有寫作角度的限制性,又有讓考生獨立思考的開放性,這就是命題要求的限制性與審題立意的開放性的統(tǒng)一。
一、題目的限制性,恰恰是對審題立意的引導 每一道優(yōu)秀的高考作文題都是限制性與開放性的統(tǒng)一。例如 2018 年高考語文全國1卷的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 根據要求寫作。 2000 年 農歷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 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 年“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 年 網民規(guī)模達 7.72 億, 互聯(lián)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 年“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 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 年 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 這道作文題的限制性有兩個方面:一是作文材料的限制,二是作文要求的限制。而這些恰恰也是作文的提示與審題立意的引導。試題中的材料難道不是一種提示?“世紀寶寶”與國家發(fā)展不正是一路同行?而最重要的是作文引導語要求的限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zhàn)。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 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 年開啟, 給那時 18 歲的一代人閱讀。 這段引導語特別重要,它告訴了我們很多審題立意的信息,更是考生審題立意的重要提示。如: 確定話題與寫作內容——際遇、機緣、使命、挑戰(zhàn)。 確定觀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挑戰(zhàn);我們與共和國一起成長,一同追夢、圓夢等。 確定關系——“世紀寶寶”與 2035 年的 18 歲青年。 確定任務指令——給那時的 18 歲的一代人看,確定了閱讀對象“你”。 2018 年高考山東省文科狀元、語文單科第一名、淄博四中的李雨軒總分 680 分,語文 135 分,估計作文接近 60 分。據她自己回憶說,高考作文就是寫了兩個分論點:“我們這一代人有我們的使命與挑戰(zhàn),你們那一代人有你們的使命與挑戰(zhàn)?!焙苊黠@,她就是因為緊緊抓住了這則引導語的重要提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挑戰(zhàn)”,所以作文順利進入一類卷。可見,認真審視作文材料的關鍵詞句、引導語里面的關鍵詞句,進行準確的抽取與合理的引申、延展,形成自己的寫作觀點與分論點特別重要。 二、題目的開放性,恰恰是審題立意多樣性的提示 我們說,高考作文有限制,但也提倡考生獨立思考,有主見,有個性,不要千篇一律。在這方面,高考作文做了大量的預設,就是給考生很多材料,讓考生選擇。這樣,考生有了選擇性,其觀點與立意也勢必會多樣化。例如 2017 年高考語文全國1卷的作文題: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xiāng)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面對這 12 個色彩紛呈的關鍵詞,考生審題立意怎能不萬紫千紅?在這里,更重要的要求是引導語的重要提示: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xiàn)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lián)。 引導語中的這些重要詞語“兩: 三個關鍵詞”“你所認識的中國”“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形成有機的關聯(lián)”,既是一種審題立意的提醒,更是讓審題立意多樣化的暗示。 “兩三個關鍵詞”——寫作內容確定:選擇兩三個詞語,如廣場舞、京劇、美麗鄉(xiāng)村、食品安全,等等。 “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作觀點確定:就是你要表現(xiàn)中國的什么,是熱情奔放的廣場舞,還是傳統(tǒng)優(yōu)雅的京???是表現(xiàn)滿漢全席的風味特色——中國美食,還是表現(xiàn)社會問題——食品安全?就是要體現(xiàn)你了解的中國的多樣性——既有歷史傳統(tǒng),也有當前時尚;既有科技創(chuàng)新,也有理論創(chuàng)新;既有美麗,也有問題,等等。 “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樹立讀者意識,寫作對象“你”的確定:讓外國青年看懂中國,實際上是介紹中國的特色、經典與現(xiàn)代生活。 “形成有機的關聯(lián)”——確定寫作關系:就是考生寫的內容,一定要展示幾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如寫創(chuàng)新,你可以寫一帶一路的創(chuàng)新、高鐵的創(chuàng)新、移動支付的創(chuàng)新;也可以寫這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中國,有傳統(tǒng)的京劇,也有現(xiàn)代的廣場舞;這是有輝煌歷史的中國——中華美食,也是有社會問題的中國——食品安全;有恢宏的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也有令人頭疼的環(huán)境污染,等等。 一位當年獲得高分的考生作文,就是從“共享”的角度出發(fā),寫出了三個分論點:“那是共享的一帶一路,那是共享的高鐵,那是共享的共享單車”,“共享”與三者緊密相連,于是進入了一類卷。 三、深刻認識限制性與開放性,靈活備考 高考作文題的限制性與開放性,既是一種命題戰(zhàn)略,也是一種備考策略,故而我們要加強理解與運用。淄博市在一次模擬考試的作文命題中,就注重滲透了這種思維方式。作文題材料如下: 2019 年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周年華誕。70 年經歷了這樣一些大事件:開國大典、大慶油田、三年自然災害、兩彈一星、平反冤假錯案、三峽工程、非典、載人飛船、中國夢、走進新時代、反腐敗、世界第二經濟體、改革開放 40 周年,等等。 引導語是: 70 年披荊斬棘,70 年風雨兼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正處于這個歷史與未來的時間節(jié)點。這些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你將對祖國說些什么?請以此寫一篇作文。 這道作文題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內容,第二部分是引導語內容。材料內容主要有兩部分內容,一是新中國成立 70 年的偉大成就、偉大碩果;一是 70 年里也經歷了很多艱難險阻。 然而有很多學生在審題立意方面沒有達到基本的要求。這主要是對“引導語”的重視不夠。 我們說引導語既是限制,又是提示,可以讓考生迅速抓住題目核心的要義。從這道作文題的命題來看,引導語突出了幾個方面的引導與提示: 1.對材料的總結概括,恰恰是審題立意的引導。 “70 年披荊斬棘,70 年風雨兼程。”新中國成立70 年中有很多大事,但是材料就給你了這樣一些,如何提煉與總結? 70 年披荊斬棘——因為有“荊”有“棘”,說明有困難與險阻,如三年自然災害、非典,等等。“披荊斬棘”什么意思?就是戰(zhàn)勝了這些困境、磨難,增強了勇氣與力量。70 年風雨兼程——70 年是有“風”有“雨”的,但我們不懼怕風雨。“兼程”的含義是什么?就是一天走兩天的路,以加倍的速度趕路。實際上就是創(chuàng)造了很多輝煌的成就,在困難中前行、奮斗。具體到材料中,就是發(fā)現(xiàn)大慶油田,發(fā)明兩彈一星,建設三峽工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等等。 2.提出對“寫作關系”的要求,重點在強調青年的責任。 第二句話“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正處于這個歷史與未來的時間節(jié)點”里,有三個重要詞語:青年、歷史、未來。實際上,命題人在這里滲透了兩個概念的關系——歷史與未來。就是說,作為當代有志向、有抱負的時代青年,站在這個歷史與未來的時間節(jié)點,你應當怎樣做呢?那就是對歷史充滿自豪,對未來充滿自信,等等。 3.對指令、任務的要求,是對寫作對象的引導。 引導語的第三、四句話是“這些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你將對祖國說些什么?”實際上,前一句話在大多數(shù)高考作文題的要求中是都會展示的,而“你將對祖國說些什么”才是真正的任務、指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任務驅動型作文的要求。所以,在文章中要把“你將對祖國說些什么”轉化為“祖國,我要對你說”,就是把祖國當成你表達的對象,你可以說說心里話。用第二人稱表述,可以更親切,更貼近心靈。 (本文選自《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19年5期)
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