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精神觀照習作教學

2019-05-23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nèi)容  年級 / 1850 0 0

當前,習作教學常常因為缺少了“游戲精神”的觀照,要求太多導致身心受局限,學生很反感;缺少體驗性活動的設計,導致“我手寫我心”成為一句空話;教學程式化,沒有新意,導致師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習作教學如果能滿足兒童對“游戲精神”的需求,將改善教學現(xiàn)狀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游戲精神”觀照下的習作教學具體表現(xiàn)為游戲化的設計理念,如目標任務的游戲化、教學內(nèi)容的游戲化、形式呈現(xiàn)的游戲化、管理機制的游戲化等。


一、習作任務的游戲化


老師們眼里的習作往往是指完成一篇文章,常常忽略了各種非文章類型的指導。習作教學的目標功利化明顯、應試性較強。學生缺乏對寫作目的的認同,不知道寫作是為什么,不知道寫作是有用的,不知道寫作就是一種具體語境中的語言文字的表達。


《美國語文》里寫作練習的設計非常注重寫作語境的創(chuàng)設。寫作任務的現(xiàn)實模擬,可以看作是富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化處理。如從圖書館或因特網(wǎng)搜集關于葛底斯堡戰(zhàn)役的圖畫或照片,用文字將它們結合起來,制作一幅拼貼畫。又如做一個制作因特網(wǎng)頁的計劃,提供美國內(nèi)戰(zhàn)的相關信息、圖片,并制作一張流程圖 ,說明網(wǎng)頁將包含的鏈接。


德國語文教材中關于“學習網(wǎng)式聯(lián)想思維”的習作教學是這樣設計的:請拿出一張紙,先在紙的中央寫一個詞語或一句話或您感興趣的其他內(nèi)容。將這個核心的詞句畫上圓圈。給自己大約五分鐘的練習時間,讓思想自由馳騁,記下所有與此有關聯(lián)的詞語,用線條將相關的詞語連接起來。如果又有新內(nèi)容出現(xiàn),繼續(xù)思索、記錄、連線。借用這種網(wǎng)式聯(lián)想思維,就可以動筆寫作了。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由寫作的任務自然融合在游戲化的過程設計中,便于學生有效習得且充滿趣味。


“寫作是書面交際活動”,交際取向應該是寫作教學的總體取向。將習作任務做游戲化處理,不僅增強了寫作的交際功能,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


二、情感體驗的游戲化


雅斯貝爾斯曾指出:“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瑰寶?!绷曌鹘虒W中,如何將外在的對象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的存在,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筆者以為體驗是溝通外部世界和內(nèi)部世界的橋梁。增強情感體驗,關注精神世界,是習作教學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王崧舟老師上過一節(jié)作文課,題目是《親情測試》。一上課,老師讓學生在潔白的稿紙上寫五個最愛的人的名字,然后要求劃掉其中一個,劃去后等于這個人不存在了。學生在猶豫中劃去了一個。接下來,又要求在剩下的四人中再劃去一個;三人中再劃去一個。許多同學眼里都充滿不忍、無奈,但只能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聽從指令劃去了一個,又劃去一個。教室里籠罩著憂傷。最后老師要求學生把剩下的兩個人全部劃去。此時,學生早已淚流滿面。


這是一個虛擬的“親情測試”的游戲,目的是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fā)對親情的感悟。學生在特殊的游戲情境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心靈震撼,達到情感的高峰體驗,獲得了對親情對生命的真切感悟。寫下的文字真實感人。


三、知識呈現(xiàn)的游戲化


葉黎明教授十分重視寫作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她認為同樣的知識,用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效果會明顯不同。寫作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如果單調(diào)而刻板,說明欠缺設計意識,知識體系表現(xiàn)為“文本中心”而非“寫作主體”中心。而習作知識的呈現(xiàn)形式作游戲化設計,能夠增強知識的趣味性,引起學生的關注,提高知識教學的效率。


抓住特征進行細節(jié)描寫,這是一個重要的習作知識。一般性的設計是結合范文具體賞析:文章抓住了什么特點,做了怎樣的細節(jié)描寫,然后讀寫結合,實際操練。有一位老師,以游戲的方式,將蘊含在范文中的習作知識神秘地推到了學生眼前,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細節(jié)描寫,就像一個神奇的魔術師,它能讓一句話,由短變長,讓一個人,由單薄變得豐滿,讓一件事,由單調(diào)變得有趣,相信它有這樣的魔力嗎?下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位魔術師的魅力。


出示:


他擠在人群中。


他戴著一副超大的黑墨鏡,擠在人群中。


他戴著一副超大的黑墨鏡,手上拿著一件黑夾克,擠在人群中。


他戴著一副超大的黑墨鏡,手上拿著一件黑夾克,擠在人群中,一直跟著一位老人。


他戴著一副超大的黑墨鏡,手上拿著一件黑夾克,擠在人群中,一直跟著一位肩上挎包的老人。


他戴著一副超大的黑墨鏡,手上拿著一件黑夾克,擠在人群中,一直跟著一位肩上挎包的老人。手躲在黑夾克下隨時準備行動。


他戴著一副超大的黑墨鏡,手上拿著一件黑夾克,擠在人群中,一直跟著一位肩上挎包的老人。手躲在黑夾克下隨時準備行動。突然,一陣警笛響起,只見他身子一顫,隨即又恢復了常態(tài)。


他是誰?你是怎么知道的?逐句添加的細節(jié)描寫,人物身份有了鮮明的特征。只有抓住了人物的特征,我們才不會把甲當作乙,把小偷當作警察。


這個設計的成功在于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形式神秘新穎,隨著時間的推移讓信息和概念慢慢浮出水面,這就是一種游戲化的教學處理,一下子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引起關注,是教學第一要務。有了關注,才能對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呈現(xiàn)形式的優(yōu)化,令人興奮的學習環(huán)境,感官刺激的變化都會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引起關注。


四、習作評價的游戲化


設關卡、排行榜、積分獎勵都是游戲中常用的元素,如果能巧妙地運用于教學評價中,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將游戲元素用到極致,將習作評價游戲化做得最好的,筆者以為當屬管建剛。周一貫先生曾這樣評價:“管建剛的作文教學革命更多地從‘學習作文,也是學習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角度,給作文以新的內(nèi)容。用近乎游戲的出版《班級作文周報》的形式,使班上每個學生都是《周報》的讀者,也是《周報》的作者?!?/p>


管建剛的作文教學革命有一系列具有操作性、實效性和遷移性的“動力活動”,構成了強有力的動力系統(tǒng)?!皠恿顒印敝饕械燃壀勗u、積分活動和稿費活動?!暗燃壀勗u”的構想,源自管老師發(fā)現(xiàn)班上的學生為收集方便面里的“卡”,瘋狂到了買方便面,光拿“卡”,不吃面。愛收集卡片,不就是一種游戲心理嗎?學生世界里的價值觀與成人不一樣。善于思考的管老師從中獲得了啟示,想到給學生發(fā)“卡”,把學生收集方便面里的“卡”的勁兒,移到作文上來。學生每發(fā)表一篇,發(fā)“刊用紀念卡”一張。后來“刊用紀念卡”進一步升級為“作文新苗”卡、“作文小能手”卡 、“班級小作家”卡。


這樣的做法,我們完全可以在班級實踐起來??ㄉ峡梢杂∫恍┛梢猿商资詹氐膱D案,以激發(fā)學生的“集卡”情。比如《水滸傳》108 將,可以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紅樓夢》里的金陵十二釵,又或者一些英雄人物等等。在集卡的基礎之上,還有坡度式激勵方案,從“作文新苗獎”到“作文小能手”稱號,再到“班級小作家”“班級諾貝爾文學獎”等等。



(本文摘自《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1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