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樹,不是槐樹 —— 它比奶奶的皺紋更久,比我的童年更長,每到秋天,細(xì)碎的淡黃色花瓣就綴滿枝頭,風(fēng)一吹,就飄起輕輕的 “雨”。
記得小時候,一到桂花飄香的日子,奶奶就會搬來小凳子,踮著腳站在樹下。她手里攥著柄磨得發(fā)亮的小鐮刀,刀頭輕輕勾住綴滿花苞的枝條,另一只手托著花串,“咔嚓” 一聲,帶著甜香的花就落在她掌心。陽光是金黃色的,把奶奶的白發(fā)染成暖光,也把她仰頭勞作的身影,描成我心里永遠不會褪色的畫。我總愛蹲在她腳邊,撿落在地上的花瓣,剛觸到指尖就沾了滿手甜,連空氣里都飄著軟乎乎的香。
奶奶的手藝,總把桂花的甜揉進日子里。她把撿來的桂花洗凈,撒進白白的面糊里,手腕輕輕一轉(zhuǎn),面團就在案板上變成圓圓的餅坯。蒸鍋冒起白汽時,甜香就從廚房飄滿整個院子。等桂花餅剛出鍋,我就急著伸手去拿,奶奶總笑著拍開我的手:“慢點兒,燙!” 可還是先掰一塊遞到我嘴邊。外皮咬著酥脆,內(nèi)里裹著軟糯的桂花,那股清甜在嘴里散開時,我總覺得,好像把整個秋天都含在了嘴里。奶奶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眼角的皺紋擠在一起,像溪水里泛起的溫柔波紋。
不做桂花餅的時候,奶奶就坐在桂花樹下織圍巾。毛線團放在膝蓋上,竹針在她手里不慌不忙地穿梭,銀灰色的線慢慢變成長長的圍巾。陽光穿過枝葉,灑在她花白的頭發(fā)上,偶爾有一兩片桂花落在發(fā)間,像給她別了朵小小的花。我趴在她腿上,聞著她身上的桂花香,聽她講 “嫦娥宮里也有桂花樹” 的故事,不知不覺就會睡著,夢里都是甜甜的桂花味。
后來父母來接我去城里讀書,離開那天,奶奶又站在桂花樹下。她把一包曬得干透的桂花塞進我懷里,干花的香還帶著陽光的暖。她抬手給我捋了捋頭發(fā),指尖的溫度輕輕落在我額角,像一片羽毛拂過。我坐上車回頭看,奶奶還站在樹下,風(fēng)掀起她的衣角,桂花簌簌落下來,像一場安靜的雨。車越開越遠,她的身影漸漸變小,最后和滿樹桂花一起,淡成了視野里一張溫柔的紙。
如今我在城里,每年秋天還是會想起那棵桂花樹。聽說它依然年年開花,而我懷里的干桂花,每次打開都還帶著熟悉的甜。指尖碰著干花的微涼,就像又摸到了老院子里的陽光 —— 奶奶仰頭勾桂花的樣子,給我遞桂花餅的樣子,坐在樹下織圍巾的樣子,都清晰得像昨天。
故鄉(xiāng)的桂花樹還在年復(fù)一年地開,花瓣落了又開,像奶奶的牽掛,隔著山水,也牢牢扎在我心里。那些飄落在記憶里的桂花雨,是她沒說出口的叮囑;那些留在時光里的甜,是她永遠不變的慈祥。
(指導(dǎo)教師:崔若男)
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