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

2020-09-29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容  年級 / 4752 0 0

布達拉宮,坐落于中國西藏自治區(qū)的首府拉薩市區(qū)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據說源于桑珠孜宗堡),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主體建筑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主樓高117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前辟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

  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后,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tǒng)治中心。1988—1994年再次大規(guī)模修繕。

  歷史沿革

  “布達拉”是梵文譯音,原意是“佛教圣地”。布達拉宮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紀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和碩特王朝)時期固始汗和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后修建的紅宮,“此后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終成布達拉宮今日之規(guī)模。”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tǒng)治中心。

  吐蕃王朝時期: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后,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據史料記載,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毀滅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于戰(zhàn)火。

  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后因雷擊和戰(zhàn)亂遭嚴重破壞。

  吐蕃王朝滅亡之后,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毀于戰(zhàn)火,加上雷擊等自然災害,布達拉宮的規(guī)模日益縮小,甚至一度被納入大昭寺,作為其分支機構進行管理。如今的布達拉宮只尚存有當時的法王洞和帕巴拉康。

  和碩特汗國時期:

  明末,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1637-1641統(tǒng)治青海,1642-1717進一步統(tǒng)治西藏)開始了一個新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幫助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及五世達賴和其師傅四世班禪建立格魯派政府或次級政權,他們形成四巨頭,其中固始汗和索南群培被稱為天上的日月,是兩個實力人物。

  1645年(藏歷木雞年),固始汗(當時青藏高原的最高統(tǒng)治者)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為鞏固當時青藏高原的王國和碩特汗國及下面達賴系統(tǒng)政教合一的政府(其中的甘丹頗章政府階段就是哲蚌寺政府,存在于布宮新修成之前,后來變?yōu)椴歼_拉宮政府了,而王朝是和碩特王朝),重建布達拉宮。1690年(藏歷鐵馬年),第司桑杰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了“紅宮”。

  1693年(藏歷水雞年)工程竣工。以后,歷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筑。特別是1936年(藏歷火鼠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達拉宮今日的規(guī)模。

  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后,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于戰(zhàn)火,1645年重建布達拉宮。

  歷代達賴的增建:

  以后歷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于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了今日之規(guī)模。獨特的布達拉宮同時又是神圣的。因為在今天的中國,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lián)想起西藏。儼然在人們心中,這座凝結藏族勞動人民智慧又目睹漢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經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圣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藏民族的象征。

  1690年,在第巴桑杰嘉錯的主持下,修改紅殿五世達賴靈塔殿,1693年竣工。

  300余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表時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瑯器、玉器、錦鍛品及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筑,1933年動工,3年建成。此外還有上師殿、普賢追隨殿、響銅殿、時輪殿、釋迦能仁殿、釋迦百行殿、花師殿、菩提道次第殿、持明殿、世襲殿等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