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南京礦路學堂、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中途棄學)
著名文學家魯迅(1881年9月——1936年10月)也僅僅是中專學歷。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4月,入南京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鐵路學堂,學開礦。光緒二十八年(1903年)公費赴日本留學。入弘文學院日語速成班。光緒三十年(1904年)8月,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肄業(y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6月,被騙回國與朱安結(jié)婚。6月,復赴日本。7月,中止學醫(yī),從仙臺回到東京,不再入學讀書,專門從事文藝譯著工作,此后幾年通過不同方式學習了德語,俄語。
陳寅恪:正規(guī)學歷是復旦公學畢業(yè),高中
國學大師陳寅?。?890年7月——1969年10月),曾留學美、日、德、法、瑞等國,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等語言文字,主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佛經(jīng)之比較研究。陳寅恪先生的正規(guī)學歷是上海的吳凇復旦公學畢業(yè),那時的復旦公學只是中學,還不能算作正規(guī)大學,也不授予學位。陳先生自己認為,該校相當于高中程度。1925年,陳寅恪留學歸國后就任于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為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之一,被譽為“教授的教授”。
據(jù)記載,陳先生的侄子陳封雄曾問他:“您在國外留學十幾年,為什么沒有得個博士學位?”陳先生回答:“考博士并不難,但兩三年內(nèi)被一個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他知識了。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并不重要?!?/p>
劉半農(nóng):常州府學堂肄業(yè)證
著名作家劉半農(nóng)(1891年5月——1934年7月)因為其過人的才情和勤奮被世人稱為“江陰才子”“文壇魁首”。他和錢穆一樣,中學時在常州府學堂學習,但出于對保守教育體制的失望,劉半農(nóng)在快要畢業(yè)前一年選擇了退學,拿了一張肄業(yè)證,只身闖蕩上海灘。這可是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可在窮困潦倒之際,他突然間接到北京大學的聘書,被正式聘請為北京大學預科國文教授。
梁漱溟:中學畢業(yè)生
國學大師梁漱溟(1893年10月——1988年6月)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但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到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哲學的時候,還只是一個中學畢業(yè)生的身份。
錢穆:天可憐見,中學都沒有畢業(yè)
國學大師錢穆(1895年7月——1990年8月)被稱為中國當代最后的大儒,然而這個大師連中學都沒有畢業(yè)。錢穆父親去世時,他才十二歲,父親這一走,錢家立時陷入了困頓。因此,在他和長兄雙雙考入常州府中學堂不久,錢穆就輟學在家,后又到一間小學任教,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鄉(xiāng)村教育生涯。
其間錢穆以面壁之功專治儒學和史學,終于因?qū)W術(shù)著作《論語文解》獲得了上海圣約翰大學教授錢基博的賞識,將他推薦到無錫省立第三師范任教。之后,他接連接到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聘書,這個連中學都沒有畢業(yè)的無錫小子同時在北京三所最負盛名的大學執(zhí)教,一時名動京師。
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